医疗器械创新网

logo

会员登录

用户登录 评委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一周内自动登录 建议在公共电脑上取消此选项
手机验证码登录 还未账号?立即注册

会员注册

*依据工信部新规要求,运营商部署做出调整,现部分用户无法获取短信验证码(移动运营商为主)。如遇收不到短信验证码情况,请更换其他手机号(联通、电信)尝试,有疑问请电话咨询:18912606905、18136127515。
已有账号?
医疗器械创新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

对话康熙雄教授:窥见生命的“暗”物质——深度解读超敏免疫检测的现在与未来

日期:2025-11-03
浏览量:22103

专家简介:康熙雄 教授

亚太科学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

全国著名临床检验诊断学

临床免疫学专家

主要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精准检测和精准诊断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芯片分会 常务委员

北京市免疫试剂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任

全国高等教育委员会诊断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检测与安全专班 成员


学术成就:

主编著作 30余部,撰写学术论文 300余篇

承担国家 “863”、“973” 等重大科研课题数项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等7本专业核心期刊编委

2011年荣获 “科学中国人” 年度人物奖


康熙雄教授以其深厚的专业积淀和前瞻性的行业视野,始终走在学科发展前沿。本次,他将为我们深入解读超灵敏免疫检测的临床需求与技术未来,助力我们掌握行业发展先机。

技术迭代的每一步,都让我们离生命的真相更近一步。

在医学检验的世界里,我们一直在追寻更灵敏的“眼睛”,去发现那些隐藏在人体内、决定健康与疾病的微小信号。近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医学检验领域的资深专家康熙雄教授,进行了一场关于超敏免疫检测技术的深度对谈。

康教授用生动的比喻和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这项技术的巨大潜力与未来蓝图。



1

从“显微镜”到“冷冻电镜”:

我们为何需要超敏检测?

康教授用了一个精妙的比喻,道出了技术迭代的真谛:

“我们有了显微镜,才看到了细胞和细菌;但看不到病毒,于是发明了电子显微镜;想看更小的蛋白结构,又有了冷冻电镜……方法的每一次迭代,都是为了看清过去看不到的世界。

在免疫检测领域,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

 现状局限当前主流的化学发光等技术,虽已达到纳克级灵敏度,足以检测许多常规标志物,但对于体内含量极低(皮克、飞克级)的“暗物质”——如大多数细胞因子、神经变性标志物等——却无能为力。

 临床痛点这正是为什么大量前沿研究成果(如细胞因子)无法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核心瓶颈。例如,在火爆的细胞治疗领域,治疗前后身体变化的灵敏监测指标极其缺乏。


2

标记物的“人体代谢动力学”:

              超敏检测如何改变诊疗范式?

康教授提出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概念——“标记物人体动力学”。

他以神经系统标志物为例:

在脑脊液中,标志物浓度可能是纳克级,但抽取脑脊液是一项有创操作,患者接受度低。

进入血液后,标志物被大幅稀释、降解,浓度降至皮克级,现有方法难以精准检测。

若进入尿液,浓度更是低至飞克级,常规检测完全无法企及。

康教授指出:“如果我们拥有飞克级的超敏检测技术,就能通过抽血甚至验尿这种无创、便捷的方式,实现对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评价。这将是健康评价体系的一次革命。”


3

临床需要怎样的超敏检测技术?

当被问及临床对免疫检测技术的核心要求时,康教授总结了四大关键点:

▸ 高特异性能精准识别目标物质。

 高重复性结果稳定可靠,经得起临床考验。

▸ 高灵敏度能捕捉到皮克、飞克级的微量信号。

▸ 简便易行适合在临床环境中大规模、高通量开展。


4

未来已来:

超敏检测的技术路径与应用前景

康教授介绍,业界正在积极探索多种前沿技术路径,以突破灵敏度极限:

▸ 免疫+分子扩增信号放大

▸ 核酸适配体技术

 DNA-蛋白联合检测

▸ 单分子免疫检测 等

这些新技术将首先应用于哪些临床场景?康教授指出了几个关键方向:

▸ 心血管领域寻找能精确区分心肌与普通肌肉损伤的更特异标志物。

 肿瘤领域发掘兼具疾病特异性和脏器特异性的理想标志物,改变目前依赖“多指标联检”的现状。

▸ 神经系统与健康评价实现通过血液或尿液无创筛查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


5

康教授给IVD企业的研发箴言

对于致力于开发超敏检测产品的企业,康教授给出了三点核心建议:

▸ 选对标志物精准锁定那些真正需要且值得用超敏技术去检测的目标。

▸ 确保稳定性“重复性好是进入临床的基石。” 结果必须稳定可靠。

▸ 夯实临床价值建立符合临床场景的参考值范围,明确产品的预期用途,并通过严谨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结语


采访的最后,康教授强调,超敏免疫检测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升级,更是推动精准医疗前行的核心引擎。它让我们有机会揭开人体生物“暗物质”的神秘面纱,从而实现更早、更准、更无创的诊断与健康管理。

未来,我们期待与更多像康教授一样的专家携手,共同推动这场由灵敏度革命带来的医学检验新浪潮,为人类健康翻开新的篇章。


探秘微观,引领生命科技前沿!精准偶联,开启分子操作新时代;超敏检测,赋能临床检验新应用!杭州乐为生医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多款科研利器:

• 寡核苷酸偶联试剂盒,实现蛋白分子超灵敏检测;也可用于蛋白蛋白偶联

• 抗体定点修饰叠氮基团试剂盒,实现抗体修饰的精确把控;

• 氨基修饰微球抗体偶联试剂盒,实现自主、简便DIY微球修饰抗体/蛋白;

• 寡核苷酸纯化试剂盒,助力高纯度、高回收率短片段寡核苷酸纯化。

选择乐为生医产品,解锁科研新可能。

技术支持:13738087339

销售咨询:18611591243

公司网址:www.lewinbio.com

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或拨打电话咨询







▲文章来源:小桔灯网
▲转载请标注以上来源

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传递之目的,仅供参考。本文不对投资及治疗构成任何建议,请谨慎甄别。如涉及医疗器械创新网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为保障双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如有平台转载本篇文章,须自行对该篇文章负责,医疗器械创新网网不对转载引起的二次传播负责。

往期推荐


返回列表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 医疗器械创新网网